世界早产儿日:呵护提早到来的天使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相关专家预计,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在未来的1-2年出现阶段性增加。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是继肺炎之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显示,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也将面临终生残疾,包括学习障碍和视力、听力问题。
作为关爱母婴健康计划的一部分,11月17日“世界早产日“前夕,国家卫计委正式启动了第二期“早产(儿)干预研究项目”,希望通过“袋鼠式护理法”的推广,以及社会协助力量的后续公益接力,让社会各界关注早产儿现象和早产儿家庭,控制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在实现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质。
早产发生的五个原因
早产是指妊娠在28 足周至37 足周前而终止,早产发生率占总分娩的6%。此期分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先天不足,个子较小,体重较轻,有些甚至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容易发生畸形,倘若护理不当,容易死亡。面对这些情况,准妈妈一定很紧张。到底发生流产或早产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
1. 胎儿原因:双胎、多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胎盘功能不全等。
2. 母亲原因:急性传染病、慢性病等,如心、肝、肾等疾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畸形、胎膜早破、阴道内上行感染、产前出血、外伤、腹泻、咳嗽等。严重贫血的孕妇,由于组织缺氧,子宫、胎盘供氧不足,也可发生早产。孕妇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不足以及维生素E、叶酸缺乏,也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还有孕期性生活不当、活动过多、持重物等都可能造成早产。孕妈咪在怀孕期间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用药、营养不良或没有达到足够的体重等所引起,孕妇身材太矮(低于150厘米)或体重太轻(低于45千克)都有可能是引起早产的原因。
3. 年龄原因:未满18岁或大于35岁的孕妇早产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小于18岁者, 早产发生率是20 ~ 34 岁组的11 倍。
4. 流产史原因:流产史,尤其是晚期流产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或流产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怀孕对孕妇影响最大。因流产对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宫颈机能不全,使早产率增高。
5. 生活环境原因: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过长、过累可使早产率明显增高。情绪经常波动或精神过度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易致早产。
预防早产措施
当早产的现象发生时,很多准妈妈及家属都会感到措手不及,其实,预防早产并不难,这就需要准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1.调节好情绪和心态。
孕妇心理压力越大,早产发生率越高,特别是紧张、焦虑和抑郁与自然早产关系密切。因此,凡有紧张、焦虑或抑郁的孕妇要积极通过自我调节或心理辅导、咨询等,使不良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恢复健康,平静心态。
2.积极防治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在生殖道感染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绒毛膜羊膜,刺激蜕膜细胞产生细胞毒素和前列腺素,引起早产发生。所以在妊娠中晚期,孕妇必须加强会阴部卫生保健,积极防治细菌性阴道炎,以防止绒毛膜羊膜炎及子宫内胎儿感染。另外,妊娠后期绝对禁止性生活,因为精液中的前列腺素经阴道吸收后会促进子宫收缩,还会导致胎盘早剥。
3.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妊娠期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习惯都可能造成早产,还要避免被动吸烟。
4.加强孕期保健。
从妊娠早期开始,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孕期需要积极做好保健和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孕期疾病并尽早处理。
早产的征兆
准妈妈在面临有早产的征兆时,都应该及时就医,以避免早产给宝宝带来的危险。
1.下腹部变硬:过了第 8个月,下腹部反复变软、变硬且肌肉也有变硬、发胀的感觉时,首先保持安静,尽早去医院接受检查。
2.出血:少量出血是临产的标记之一,但有时是从生殖器官出血,这有非正常临产的危险,可局部用干净的纱布、脱脂棉、卫生纸垫上止血,并尽快去往医院检查。
3.破水:温水样的东西流出,就是早期破水。有的孕妇即便是早期破水,仍能在几周后平安生产,但一般情况下是破水后阵痛马上开始,此时可把腰部垫高,不要动腹部,马上去医院。
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准妈妈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免早产的发生:
1.不要拿重物或拿高处的东西,以免碰到腹部。
2.避免严重的腹泻的发生,因为排便时刺激子宫使其收缩加快,可引起早产。
3.不要保持持续站立或下蹲的姿势,这会使腹压升高子宫受压,可引起早产。
4.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对初次分娩的不安等精神紧张可引起早产。
5.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上下班高峰时外出,以防跌倒。
6.平时上下台阶时,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稳。注意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也可引起早产。
早产儿喂养与护理
一、喂养篇
1、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早产儿比足月儿生长发育要快得多,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也相对比足月儿要多。出生体重1000-15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的体重可达到出生时的7倍;出生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可达到出生时的5倍半,而足月儿一岁时的体重一般仅为出生时的3倍。
早产儿体重增长得是否合理,是喂养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一般每日增长体重25克较合理。另外,若不及时给早产儿补充营养,易患贫血和佝偻病,体质也会很弱。
2、喂奶
对于早产儿来说,更需要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肌体免疫能力。因为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
如果婴儿体重在1500克以下,每1小时就要喂奶一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时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产儿则每3小时就喂一次。如果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差,妈妈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如果妈妈母乳不足,可以适量补充一些适合低体重儿的专用奶粉配合母乳喂养。
二、护理篇
1、创造适宜的中性环境
因为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体温,所以在出生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65%之间,空气新鲜。婴儿体重越轻,周围环境的温度应该越高。
妈妈要每天给婴儿量体温,让体温保持在36.5-37℃之间,使其四肢末梢温热、光润。早产儿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体用的被子等物件均应加热后再使用。
2、预防感染
因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在家庭护理中,积极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在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当妈妈患感冒的时候,给宝贝喂奶时应戴上口罩,哺乳前也要记得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尽量避免外人走进宝贝的房间,更不要抱着宝贝给来道喜的亲戚朋友看。患有感冒、腹泻、气管炎、皮肤病患者避免接近早产儿。早产儿的衣服、尿布、奶瓶应定期煮沸消毒;居室定期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3良好的抚触
研究证明,很多早产宝贝长大后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这一类孩子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较差,缺乏自信,容易受挫折。当然,只要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孩子的先天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
早产宝宝在母亲体内没有发育完全,便提前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和妈妈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而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抚触动作要轻柔,同时观察孩子的反应。
新生儿的生命本就金贵,早产更让其平添脆弱,让我们大手拉小手,一起呵护这些早到的小天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