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妇幼人·每周一星】庄丽娟:护理工作中的业务能手 新入职护士心中的优秀老师
勤奋好学 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年龄最大的患儿只有14岁,最小的仅仅有28天,1岁以内的患儿最多。面对这样独特的患者人群,对于护士来说,最难的就是静脉穿刺,因此,一针穿刺成功在儿科非常重要,也是家长所期盼的。
庄丽娟自2013年来院后即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启阳院区儿科工作,2017年医院搬迁到山东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大学院区)儿科,八年来,她也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顺利取得了主管护师职称。
回想起刚到科室工作时,从未进行过小儿头皮穿刺的她,心理压力特别大。在儿科,穿刺技术要求非常高,但是她从没有退缩,踏实肯干,虚心向老师学习,认真研究进针角度、深度和穿刺位置,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提高穿刺成功率的进针方法及手法,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受到了科室同事及患儿家长的一致认可,很多患儿家长点名要求庄丽娟为孩子进行静脉穿刺。同时,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逐渐成长为科室的护理业务骨干。
在工作中,每当同事遇到难以完成的静脉穿刺难题时,她也总是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同时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让整个护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科室里每天都有几十个孩子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尤其年龄较小的宝宝,血管特别不好找而且非常细,如果是长期输液的孩子就更难找到血管了。有一对双胞胎第一次来住院的时候才只有五个月大,静脉输液时,家长对庄丽娟说:“之前去过的医院都没打上针,所以想来这里试一试,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一针就扎上了……”现在两个宝宝已经三岁了,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反复住过好几次院,每次都要求找庄丽娟给予静脉穿刺。有一次两个宝宝又来住院,庄丽娟已经到下班时间,但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又多等了一个多小时,给宝宝成功输液后才放心下班。
是护士,也是老师
自医院实行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教学老师”这个词便逐渐被大家熟知,这些“老师”不仅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还在教学路上砥砺前行,既要完成护士所有工作,还要做好“传帮带”。经过层层选拔,庄丽娟成为了教学老师队伍中的一员,她教学严谨认真、教学方法新颖,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021年,护理部对科室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不再单一,教学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庄丽娟按照护理部要求,与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带教过程中,她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制定出了科室分层级与规范化教学计划,在规范化培训中更加注重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
她经常在下班后,继续留在科室里写教学教案,梳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制定了确切而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新转科、新入职护士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各个岗位。她针对典型案例、护理难点进行个案分析,分享临床护理经验,促进了科室护理质量不断改善,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也同时注重培养年轻护士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这些创新做法,让很多年轻护士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护士长说:“庄丽娟确实是我的得力助手。”
转科护士刘扬说:“庄老师是我遇到的老师中最负责的老师,跟着庄老师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过她的培训,让我对工作充满了信心。”的确,刘扬也是成功的教学案例之一,入科以后,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独立胜任各个岗位工作,尤其最有难度的大夜班工作。从闻针色变到独立值班,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受到了护士长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在出科汇报中,她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感触进行总结并分享,成为科室典型学习榜样。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儿科的工作细致而琐碎,而每个孩子又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因此在护理工作以及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上需要更多的耐心,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所以很多护士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许多同事转到了轻松一些的科室,但是庄丽娟却一直坚守着从一而终的信念——专注一事,专注一点,从没有想过要调离儿科,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精做细,为儿科护理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科室比较忙时,她主动放弃休班时间,无怨无悔的投入到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护理工作忙碌又繁琐,加班加点是常事,三甲复审期间更是常常加班到深夜,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20多天的休班,她就这样默默的奉献着,经常对护士长说:“我年轻,精力充沛,只要科室需要,我会义无反顾。”
自疫情发生以来,庄丽娟对医护人员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光荣,她始终以“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痛,挽救病人生命"为座右铭,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最优,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患儿病痛,让患儿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