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母乳性黄疸,还能继续喝母乳吗?
当前疫情防控形式依旧严峻,许多患儿及家长无法来院就诊,为缓解患儿及家长疫情期间不便出门就医的紧张情绪,我院新生儿科近期将不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帮助患儿及家长居家期间提升健康及疾病相关知识。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红润,粉嘟嘟的,过了两天,皮肤开始发黄,甚至白眼球都变黄了,家长们不要紧张,这是宝宝新生儿黄疸的表现。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很多黄疸宝宝的家长就经常问道:“医生,我宝宝是母乳性黄疸吗?我需要停母乳吗?”关于这个问题,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正常,无肝病及溶血的表现。
母乳性黄疸可以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在母乳喂养生后一周以内,亦称母乳喂养性黄疸或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3天)和高峰时间(生后4~5天)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唯血清胆红素峰值高于生理性黄疸,且黄疸消退时间晚于生理性黄疸。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临床出现时间稍晚,常在出生1周以后(7~14天)发生,可紧接着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TSB(总胆红素)超过生理性范围,其峰值可在生后2~3周,持续4~6周或可延长到2~3个月。黄疸程度以轻到中度为主,一般TSB在205.2~342μmol/L(12~20mg/dl),重者可达427.5μmol/L(25mg/dl)以上。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呢?
母乳喂养性黄疸:应尽早开奶,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每天10~12次,保证足够乳量及能量的摄入,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注意避免错误地喂糖水,使哺乳次数减少,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如血胆红素升高达光疗标准,应予以干预,可继续母乳喂哺,同时进行光疗。
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疽的高峰时间一般在生后2~4周,此时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已较完善,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确诊母乳性黄疸后,必要时暂停母乳,达干预标准时需要光疗。
备注:我国2014年发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对母乳性黄疸治疗建议,当TSB<257μmol/L(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TSB>257mg/dl(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为配方奶喂养。TSB>342mg/dl(20mg/dl)时则加用光疗。
光疗期间,为保证新生儿营养及减轻母亲心理负担,仍可继续喂哺母乳,同样能取得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母乳性黄疸为排他性诊断,家长们最好不要随意让宝宝停用母乳,一定要咨询专业的新生儿医师。
疫情期间我院已开展互联网医院,家长有任何不懂或者不明白的问题,可网上咨询。
待疫情过后,共同期待夏花绚烂,好好欣赏疫情之后的“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