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怎么办?
外耳道疖肿是发生于外耳道外端软骨部,由皮肤毛囊、皮脂腺感染所致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气温较高地区或炎热的夏秋季节。
一、外耳道疖肿的病因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于外耳道外端1/3 处,该处皮肤菲薄,皮下含有丰富的耵聍腺、皮脂腺、毛囊。
外耳道疖肿的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1.错误挖耳
使用消毒不严格或未消毒的采耳器械挖耳后,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细菌感染。
2.耳朵进水感染
洗澡或游泳时外耳道进入脏水,导致外耳道感染;哺乳方式错误导致奶水流入外耳道,使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引起局部炎症。
3.其他疾病诱发
中耳长期流脓、外耳道湿疹等诱发。
4.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力低下,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局部受侵,引起外耳道炎症,形成疖肿。
5.全身因素
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营养不良等疾病使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而诱发。
二、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1、剧烈耳痛
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哈欠时疼痛加剧。疖肿成熟后,局部变软,尖端露出黄白色脓点,溃破后流出少量带血的粘稠脓液,耳痛减轻。患儿常出现挠耳、哭闹等现象,又因儿童外耳道本身比较狭窄,疖肿发生后更不易被发现,以致病情加重,增加患儿痛苦。
2.外耳道破溃溢脓
外耳道疖肿破溃后流黄色浓稠分泌物,病变严重者可致外耳道周围皮肤红肿、脱屑、皲裂等。
3.听力减退
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较小患儿多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抓耳、哭闹等。
4.累及周围组织
查体见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耳屏压痛或耳廓牵拉痛。外耳道疖肿靠近外耳道前壁时可累及周围组织,如腮腺、耳屏、耳前淋巴结炎性病变等,位于后壁者可累及耳后淋巴结、乳突等,导致耳廓耸立,耳后沟消失等。
三、治疗方式
疖肿未成熟时,可用抗炎药促使炎症吸收;疖肿已成熟而未破时,可顺外耳道长轴方向切开排脓。
疖肿自行溃破时,将脓液拭净,酒精清洁周围皮肤等。
四、防护方法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掏、挖耳朵。
2.外耳道口可塞一疏松的棉花团,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
3.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多用医用碘伏消毒擦拭,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疖肿未成熟前或疖肿早期,于耳廓部热敷,每天3~4次。
5.睡眠时,患耳宜在下侧,以助于分泌物流出,切忌压迫局部疖肿。
外耳道有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管,而且和颅内血管相通,如果挤压不当便可导致细菌与毒素进入血液并流到颅内引起脑脓肿等多种危险的疾病。所以对于外耳道疖肿患者而言,建议及时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就诊,由专业的耳科医生治疗。
外耳道疖肿尤其在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由于儿童外耳道狭窄、柔软,易误诊漏诊,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诊,以免外耳道疖肿持续发展,影响患儿正常生活、饮食、睡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