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男性多见,右侧较左侧多2~3倍,双侧者少见,约占5%~10%,为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原因
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新生儿期即可发病。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腹股沟斜疝。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
临床表现
多数在2岁以内发病,一般在生后数月出现,生后1月内甚至在出生后第1次啼哭时即发病者并非鲜见。最初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或者阴囊内出现可还纳性包块,当哭闹或其他原因致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可明显增大,安静、平卧、睡眠后包块可缩小或完全消失一般不妨碍活动,不影响小儿正常发育。除非发生疝内容物嵌顿,很少有痛苦不适。年长儿可自述有坠胀感。
治疗
1. 没有发生嵌顿的斜疝:由于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但是如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仍然出现斜疝,就应该尽早行择期手术治疗。
(1)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下腹部做一个2-2.5cm大小的横切口或直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伤口缝合2-3针.
(2)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目前用于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的先进技术。借助腹腔镜的高清监视系统,切口更小,手术时间短,并还可进行对侧探查,是否存在双侧疝气。手术基本上无出血,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无需缝线,术后无疤痕。其次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腔内进行,不经腹股沟管,其解剖结构不被破坏,避免了常规手术损伤精索及精索血管的可能性,只要操作得当,术中术后没有并发症。小儿腹股沟疝双侧的发病率是10-15%,常规手术是在下腹部正中切一个大横切口或在两侧切两个小切口进行手术,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只用一个小切口即可完成双侧手术。
2. 发生嵌顿的斜疝:如果发生嵌顿的斜疝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者确诊为绞窄疝时,必须急诊手术,不受年龄的限制。
我院小儿外科已经完成两百多例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技术成熟,操作熟练,效果优良,无并发症的出现,对斜疝的手术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