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恶心呕吐为哪般?
术后恶心呕吐为哪般?
恶心和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两种不良反应,有过手术经历的病人甚至诉苦道:恶心呕吐比疼痛还难受!
有数据显示,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总的发生率为30%,高风险人群的发生率更是高达80%。术后恶心和呕吐(英文简称PONV)除了令患者主观感觉非常难受之外,还明显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影响术后的快速康复。
那么这令人苦不堪言的PONV,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PONV的发生机制:
(1)中枢神经机制:围手术期间,恐惧、疼痛、焦虑,与环境诱因相关的条件性恶心,以及脑部前庭系统刺激,是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的中枢性刺激。
(2)周围性神经机制:胃部创伤、血液或毒素引起直接胃刺激,可诱发肠嗜铬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从而激活迷走和内脏神经。迷走和内脏传入神经终止于脑干的孤束核,引发恶心呕吐。
(3)药物和毒素: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吸入麻醉剂都可能通过刺激延髓第四脑室底的最后区引起恶心呕吐。
降低PONV风险的策略:
(1)去除基础病因,包括术前禁饮食(不少于6h);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血缺氧。
(2)区域阻滞:神经阻滞或切口持续局部浸润或术后硬膜外镇痛48小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ONV的发生。
(3)多模式全身镇痛:在疼痛产生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4)抗呕吐药物:
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氟哌利多、抗组胺类(苯海拉明)、抗胆碱类(东莨菪碱)等都可以作用于呕吐中枢,预防或减轻恶心呕吐。
【妇幼健康科普,传播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