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疑似传染病严重临床症候群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病例监测及预警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识别、早诊断、早处置,最大限度遏制疫情危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疾控监测发〔2023〕17号),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范围
全院各科室,重点包括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ICU病
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
二、病例定义
(一)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
对在临床诊疗及流调过程中发现的同时具备以下情形的病
例,作为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
1.患者急性起病,14天内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包括不
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肠道症状、发热伴出血、发热伴出疹、脑
炎脑膜炎等症状或体征的病例,且符合重型、危重型诊断。
2.其他不能排除的传染性疾病病例,需住院治疗,且符合
相关病例重症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二)聚集性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
对在临床诊疗及流调过程中发现的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病
例,作为聚集性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
1. 4周内在家庭或亲友、同一学校、居民小区、集体单位、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病例发病前曾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或暴露于同一环境,以及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其他情形)的2例及以上的相似严重临床症候群病例。
2. 4周内在家庭或亲友、同一学校、居民小区、集体单位、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生的2例及以上原因不明的相似严重临床症候群病例。
3. 4周内在家庭或亲友、同一学校、居民小区、集体单位、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生的符合相应其他监测方案聚集性判定标准的聚集性病例。
(三)群体性不明原因病例
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 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或出现1例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三、监测预警工作流程
(一)病例发现与报告
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由临床医生采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时间、基础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并通过山东省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监测平台临床严重症候群监测模块报告。对医务人员怀疑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或其他应报告的传染病的,按有关规定同时进行疫情报告。
医务人员在进行病例报告的同时,采集病例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测。
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情进展及时对病例诊断、临床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订正。
(二)流行病学调查
公共卫生科接到院内严重临床症候群监测病例报告后,立即会同医务人员开展快速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初步流调情况,开展可能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研判。流调信息通过省传染病智能流调系统进行采集。对研判认为有传播风险的,紧急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范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并向院领导、疾控机构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三)实验室检测
监测病例的标本由临床科室负责采集后送检验科进行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相关常见病原体参考附件2),检测结果通过山东省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监测平台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模块报告。检验科不具备检测能力,或临床常见病原学检测无法识别病原体的,要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实验室检测应在符合生物安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室开展。
(四)风险评估与预警
医务、护理、公卫、院感等行政科室要组织专家组,结合临床、流调和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对评估发现以下异常情形时,要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
1.发现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法定传染病;
2.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输入我国并出现本土传播;
3.传染病常见的流行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发病率或死亡率异常升高或地区分布明显扩大;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2例及以上的聚集性重症与死亡病例;
5.检测发现新型病原体或重要的病原体出现耐药、免疫逃逸、致病力增强;
6.其他需要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的情形。
(五)预警处置
医院可根据传染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信息和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向全院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向同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提出预警决策和应急响应建议。要持续动态监控发热门诊接诊人数、住院人数和重症人数等变化趋势,实时监控疫情发展态势,综合考虑疫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医疗资源等因素,采取分类防控措施。全院医务人员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加强风险沟通、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评价反馈等风险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医防融合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医院负责严重临床症候群病例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将传染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强化医院和疾控中心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监测效率。各科室要将传染病严重临床症候群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作为医防融合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提高监测工作的敏感性。必要时联系疾控中心向医院派驻兼职疫情管理员,指导搜集疫情相关信息,协助采集可疑感染者标本,指导开展流调处置。
(二)强化研判会商及监测信息分析利用。医院制定完善院内传染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预警工作预案,明确报告登记、标本采集送检、流调处置等环节运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公共卫生科要安排专人浏览症候群监测信息,及时审核报告信息完整性、发现漏报的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医院要及时开展研判会商,发生异常情况时随时进行研判会商,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疑似传染病严重临床症候群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漏报、迟报。
(三)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疾病防控支撑作用,将传染病临床症状、致病微生物核酸检测结果等纳入“健康高铁”汇聚范围,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数据共享及预警信息下沉渠道。完善市级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功能,推动通过小程序、镜像库等技术从医生工作站及电子病历信息中直接抓取所需的病例信息,开展区域平台信息交换,尽可能减轻医务人员手工录入负担,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和漏报。
(四)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医院要定期组织对临床各科室监测预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工作质量评价,重点对资料收集和信息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标本采集和运送合格率,信息报告及时性;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及时性、复核率、质控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对工作质量较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质量差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因工作措施不落实导致监测预警系统失灵、贻误传染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控制的,依据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1.严重临床症候群病例调查表
2.常见传染病病原体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2023年10月12日
附件 1
严重症候群病例基本信息调查表
患者编码: | 报告单位: |
病例编号: | 身份证号: |
一、基本情况
1.姓名: | 家长/家属姓名: | |||||||||||||||||||||||||||
2.性别:□男 | □女 | |||||||||||||||||||||||||||
3. 民族: | ||||||||||||||||||||||||||||
4.出生日期: | □□□□年□□月□□日(阳历) | |||||||||||||||||||||||||||
(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 ||||||||||||||||||||||||||||
5.职业:□ 幼托儿童 | □散居儿童 | □学生 | □教师 | □保育保姆 | ||||||||||||||||||||||||
□餐饮业 | □商业服务 | □工人 | □民工 | □农民 | □牧民 | |||||||||||||||||||||||
□渔(船)民 □干部职员 | □离退人员 □家务 □待业 |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其他 | ||||||||||||||||||||||||||||
6.现住址: | 省 | 市 | 县(区) | 乡(街道) | 村(栋) | 组(单元) | 号 | |||||||||||||||||||||
7.学习或工作单位: | ||||||||||||||||||||||||||||
8.联系电话: | ||||||||||||||||||||||||||||
(1)本人手机 | (2)其它联系人电话 |
二、病例的发病与报告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就诊日期:□□□□年□□月□□日
3.入院日期:□□□□年□□月□□日
4.报告日期:□□□□年□□月□口日
5.初步诊断:
6. 医疗机构常规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抗病毒或抗菌药物: □ 是 □ 否 □不知道
6.1 若有,则服药种类
三、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 | 首发症状(描述): | |||||||||||||||||||
2. | 症候群及相关临床表现: | |||||||||||||||||||
□其他 | ||||||||||||||||||||
3. | 血常规: | |||||||||||||||||||
第 1 次: | 月 | 日,WBC: ×109 /L;N | %;L% | |||||||||||||||||
检测单位: | ||||||||||||||||||||
4.X 线检查(检查时间、结果、单位): | ||||||||||||||||||||
第 1 次: | 月 | 日,结果: | ||||||||||||||||||
检测单位: | ||||||||||||||||||||
5.CT 检查(检查时间、结果、单位) | ||||||||||||||||||||
第 1 次: | 月 | 日,结果: |
检测单位:
6.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标本类型 | 采集时间 | 检测方法 | 检测结果 | 检测时间 | 检测单位 |
四、流行病学史
1. | 病例发病前 14 天内,是否有外出旅居史? | □有 | □无 | □不详 | |||||||||||||||||||
如有, | 国家 | 省 | 市 | 县(区) | |||||||||||||||||||
乡(镇) | 村 | ||||||||||||||||||||||
2. | 发病前 14 | 天内,是否有类似病例密切接触史: | □有 □无 | □不详 | |||||||||||||||||||
如果有,与患者关系是: □同学 | □家人 □同事 □其他 | ||||||||||||||||||||||
3. | 发病前 14 天内,是否接触过病、死禽(包括家禽、野生水禽和候鸟)或蝙 | ||||||||||||||||||||||
蝠、骆驼、啮齿类动物等相关野生动物的接触史? | □有 □无 □不详 | ||||||||||||||||||||||
如果有,具体接触种类、方式与时长等相关因素; | |||||||||||||||||||||||
4. | 发病前 14 | 天内,是否去过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 | |||||||||||||||||||||
重点场所?如 KTV 厅、健身房等。 | □有 | □无 □不详 | |||||||||||||||||||||
如果有,场所名称及地址: | |||||||||||||||||||||||
5. | 发病前 14 | 天内,是否有野外作业蚊虫、蜱虫等媒介昆虫叮咬史: | |||||||||||||||||||||
□有 □无 □不详 | |||||||||||||||||||||||
如果有,描述蚊虫、蜱虫等媒介昆虫叮咬情况、场所名称及地址: | |||||||||||||||||||||||
五、最终诊断情况
1. 最终诊断
1.1 疾病名称:
1.2 诊断分型:□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 诊断单位:
调查单位:
调查员签名: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 2
常见传染病病原体
SARS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百日咳
鲍特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甲肝病毒、戊肝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布鲁氏杆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鼠
疫耶尔森菌、脑膜炎奈瑟菌、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溶血性
链球菌、登革热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征病毒,SFTS病毒)、肠道病毒(EV-A71、CV-A16)、风疹病毒、
麻疹病毒、登革热病毒、猴痘病毒、恙虫病东方体、普氏立克
次体、莫氏立克次体、麻风分枝杆菌炭疽杆菌、腮腺炎病毒、
疟原虫、脑膜炎奈瑟菌、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棘球蚴,弓
形虫、布鲁氏菌、鹦鹉热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淋球菌、单纯
疱疹病毒、HIV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