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春夏季传染病防控方案
当前,我省正值春夏季节转换之际,流感、百日咳、手足口病、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及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仍处在流行期。随着人群户外活动增加,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风险明显增加,人群密集场所也易发生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多病同防,重视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布鲁氏菌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在实处。为进一步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好传染病报告与监测工作,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掌握预检分诊要点,规范落实预检分诊要求
1、在发热门诊、急诊、儿科门诊等重点诊区入口处设置预检分诊点,按要求配备体温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纸等消毒物品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预检、分诊。
2、门诊部加强预检分诊管理,各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详
细掌握春夏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症状、表现及疫情发生地,对发热、腹泻等症状的患者、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患者及有过疫情发病史的患者进行预检。
3、发现以上患者,按照要求第一时间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为患者做好必要防护措施。
4、预检分诊人员做好患者相关信息登记,提前电话告知发热门诊。按照户外、避免人员密集的原则,预检人员陪同患者至目的地,陪同过程中保持适当距离。
5、发热门诊接到预检分诊人员通知后,立即做好准备工作,做好患者的交接登记工作。
6、患者离开后,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按照院感要求规范消毒并做好医疗废物处理。
二、规范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
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发现需要报告的传染病要及时诊断,并规范填写电子传染病报告卡,杜绝科室迟报、漏报、误报现象的发生。疫情报告员要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1、加强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百日咳、猩红热、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落实病人分类管理
我院大学院区是省级新冠、流感哨点监测医院,发热门诊、儿科门/急诊、呼吸内科门诊、急诊内科要做好发热、咳嗽、咽痛病例的监测,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及时报告;发热门诊、儿科门/急诊、呼吸内科门诊/病房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继续做好监测病例的标本采集,每周不少于25份,并及时送至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各相关科室、病房做好流感、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隔离管理,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2、及时诊断布鲁氏菌病、炭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要提高布鲁氏菌病、炭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诊断能力,科学规范做好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发现病例要及时诊断并报告,严禁出院时才进行传染病报告,全面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
3、加强霍乱、感染性腹泻以及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监测
依托肠道门诊做好霍乱、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严格落实“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标本快检率不得低于10%,对快检阳性标本应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到的疑似菌株须送至疾控中心进行鉴定、复核。其它时间段接诊科室要做好病例报告,与食物相关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食源性疾病。
4、提高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的诊断、监测报告及科学处置意识
要高度重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有伊蚊叮咬史并出现发热、出疹及出血倾向等疑似症状的人员。医务人员要提高早期识别意识和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医务人员要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对有相关边境地区、境外疟疾流行区旅行史的发热病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诊断为疟疾的病人进行疟原虫检测。按照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对诊断的疟疾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同时在病人用药前采集5ml抗凝全血,并制作不少于5张血涂片。严格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 485-2016)》及《关于抗疟治疗和疟疾预防的专业共识》,规范开展疟疾治疗工作。检验科要提高对疟原虫检测的能力,正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6、加强监测,积极开展猴痘报告工作
各相关科室(重点科室:皮肤性病科、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外科等)在日常诊疗活动过程中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尤其是入境人员、皮肤病性病患者、男同人群,应注意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对具有面部、口腔、四肢、肛周或生殖器等部位的不明原因急性皮疹、伴发热(体温>37.3)或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的可疑人员,主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
三、科学规范做好各类传染病病例医疗救治
1、规范诊治工作,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要按照传染病诊疗方案规范开展诊治工作,准确评估病情,手术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得出现推诿、延误救治的情况。在传染病流行季,医务部要加强儿科、呼吸科、感染科等重点科室力量,及时制定传染病高发期的医疗救治应对预案,做好应对患者数量激增集中救治的准备,保证医疗救治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重点患者管理,落实救治优先。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做好孕产妇、新生儿、老年患者等特殊重点人群医疗保障,畅通危重症救治渠道,不能出现拒诊、拒收或延误治疗。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集中收治,最大程度减少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
四、严格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
1、门急诊科室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预检分诊人员应仔细询问就诊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以及症状等,在特定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特定传染病的相关预检分诊内容。
2.加强各种传染病医院感染监测,住院患者中如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将患者立即进行隔离,并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并第一时间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3、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1)工作人员应在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应规范穿戴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及时更换。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帽子等。
(2)应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规范实施手卫生。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脱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3)各科室应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乳胶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消毒用品。
(4)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严格按照我院《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和《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上报。
4、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及我院相关消毒隔离制度,根据不同区域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同时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1)空气消毒:加强病室及公共区域的通风,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不能通风的区域可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消毒。
(2)物体表面的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床栏、床旁桌、陪护椅、呼叫按钮、监护仪、微量泵、门把手等物体表面首选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75%的乙醇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
(3)地面的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4)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隔离患者使用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和物品尽可能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使用后立即消毒。
(5)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所使用的含氯消毒剂浓度可增加至1000mg/L。不同区域的地巾、布巾应分区专用,标识明确。
(6)患者出院、转科后,应及时按要求对所在病室或区域进行终末消毒。
5、传染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等要求,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置。
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医务部负责开展传染病相关诊疗指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识别和救治能力;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门诊部负责对预检分诊人员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提高传染病预检分诊准确性;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个人防护及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处置、消毒隔离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能力;护理部、健康教育科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防控工作督促指导
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医师负责制,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对违法违规者严肃追责。医务部、门诊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等部门对相关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督促整改到位。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2024年4月22日